首页 > 政府工作 >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3-04-03 作者:区政府办

  源汇区十六届人大三次

  会议文件(十五)

  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2月1日在源汇区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源汇区人民政府区长 史一鸣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源汇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2022年是新一届政府班子履职的第一年,也是极为艰难、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认真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重大要求,克难攻坚,务实重干,较好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坚持防疫生产双线嵌合,稳经济政策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双向发力,经济运行大盘稳定。经济运行稳中有进。全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235.9亿元,同比(下同)增长5.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1.5亿元,增长2.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5亿元,增长23.05%,其中税收收入7.43亿元,增长26.2%,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71.8%。招商引资成效明显。围绕细分行业领域招商图谱,广泛开展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园区招商、豫商回归等各类招商活动,成功签约30个亿元以上项目。重大项目有力支撑。前六期“三个一批”活动共签约项目13个,开工项目58个,投产项目25个。28个省定市定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64.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164%。新争取政府债券项目16个,资金批复额度10.1亿元。企业服务精准高效。“万人助万企”活动扎实开展,定期召开政银企面商座谈会,创新开展“行长进万企”金融助企服务,为企业直接融资2.3亿元、线上融资5898万元。实行包联企业首席服务官制度,帮助40余家企业争取惠企政策性资金759万元。市场主体健康运营。纳入全市“倍增工程”的3家企业营收、利润增幅均超25%,“亿元企业培育工程”的9家企业完成年度发展目标。乐通源德福成功申报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医疗器械创新型示范园区成功创建市级先进制造业园区,曙光健士集团新建科研大楼投入使用,研发科技成果43项。人民路、交通路核心商圈商超稳定经营,豫中南汽贸服务产业园销售车辆3万辆。

  (二)产业发展谱写新篇章。明晰产业发展格局,科学确立“一城(医疗器械城)一谷(智能制造谷)一园(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一片区(文旅融合示范区)”产业发展定位。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医疗器械城明确医药仓储物流、曙光医疗器械、医疗器械孵化3个专业园区,大参林三期、美沙瓦三期、国药二期等7个在建项目进展顺利。智能制造谷明确深度契合、互为补充5个专业园区,汇集了乐通源德福、聚大智能、有为光电等一批高科技企业。围绕产业发展,精准谋划“三个五百亿”项目23个。新兴产业加速培育。依托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厂,精心谋划推动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项目,着力发展循环经济,园区规划设计、土地报批、专项债申报各项工作正在同步开展,已签约国药诺达智慧服务、高分子材料、医疗废物处置等5个项目。光电显示模组等项目启动建设,笔记本配套、光学玻璃生产具备产业基础。文旅融合转型提质。东西两个区域加快文旅融合,东部河上街景区漯河海洋馆、温泉酒店、运动神兽馆二期等新上项目建成运营,长申玉超市扩点布局5个连锁店,婚庆生态园酒店项目正式签约,河上街景区年接待游客175万人次,荣获“河南省智慧旅游四钻景区”;西部漯湾古镇景区一期开街,入驻商户130余家,二期各项建设进展顺利,集美食、文化、古镇为主题的食品文化旅游综合体初具规模,荣获国家3A级景区和“河南省夜间消费集聚区”。

  (三)城乡建设得到新提升。统筹城乡发展,以建设提升形象,以管理提升品位,城乡面貌持续改善。城市更新有序推进。对112个“创文”固定测评点位逐一提升了要素标准。依托数字城管网格化平台,整治市容秩序7万余起。完成中银花园、金光花园等8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打通了琴江路、桃江路断头路,实施了交通南路、峨眉山路、太行山路南段改造提升工程。修复施划停车位3680个。新建改建环卫公厕7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文明教育活动6000余场次。东吴村安置房交付使用,毛寨村二期征收安置工作进展顺利。我区被评为“全市更高水平文明城市建设工作先进集体”。乡村振兴稳步实施。扛稳粮食安全责任,新增高标准农田2.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6万亩。新打机井358眼,新建桥涵67座。新认证绿色农产品4个,“三品一标”认证农产品达到16个。1378座问题户厕全部完成整改。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2.72公里。脱贫攻坚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消除风险户81户240人。所有行政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5万元。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六乱”“六清”行动,成功创建7个市级“四美乡村”。我区被评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区)”。

  (四)风险防范取得新成效。强化底线思维,精准发力施策,各类风险有效防范。遗留问题逐步化解。采取租赁、招商、置换等方式,盘活河上街区域生态园、商场等多处闲置或亏损资产资源,企业实现良性发展。41个涉及群众办证类问题楼盘,“一盘一策”已完全化解或部分化解32个,解决了18000余户群众办证问题。借助国家统借统还资金政策机遇,成功申报获批13个项目资金5.2亿元,助推资金链断裂企业保交楼工作落实。企业投融资、“两改”项目、安置房建设等制约发展的历史遗留问题逐一破解。应急应对科学防范。深刻汲取郑州“7.20”暴雨灾害教训,建立“1+4+N”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建成14个物资储备库,组建16支800多人防汛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实施“一河四路”提升工程,唐江河河道疏通疏浚20多公里,同步完成了峨眉山路、琴江路、桃江路、交通南路道路修建和雨污分流工程。对36条区管道路排水管网清淤疏浚69公里。更换维护窨井盖1327个并加装防坠网。疏通农田沟渠152公里。对河道隐患全面排查整治。组织实战演练20余场次,应急救援实战能力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平稳可控。所有施工工地严格落实扬尘管理6个100%,新启动实施17个行政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项目,完成营造林1381亩,成功创建3个市级“森林乡村”。PM2.5、PM10、空气优良天数均优于全市平均值,各河流断面水体达标率、耕地安全利用率、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100%,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社会大局安全稳定。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得到加强。严格落实意识形态责任,舆情风险及时有效处置。聚焦九小场所、城市燃气等十四个重点领域,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沿街门店、劳动密集型企业消防安全专项治理,开展消防紧急避险训练50余次;扎实推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安全形势持续稳定。严格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安全稳定周例会机制,一大批信访问题妥善解决,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

  (五)民生事业实现新进展。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民生保障坚实有力。城镇新增就业8222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49人,农村劳动力转移1826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3754.6万元。城乡居民养老、城乡居民低保、医疗保险等各项社保资金严格按政策标准及时足额发放。民生实事有效落实。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成区级养老服务中心1处,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4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9处,农村幸福院70处。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新建了源汇中专实训实验楼、运动场等设施。认真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校外培训机构由86家压减到11家,开展课后服务学校100%,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149名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应助尽助,290名残疾人辅助器具应配尽配,特殊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应改尽改。民生事业全面发展。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实施,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8场次。建成休闲健身乐道20公里。完成16家公有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有力支持了澧河二期、西环、许信高速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国防和预备役建设、退役军人事务、人防、供销、民族宗教、机关事务、对台、侨务、工会、共青团、老龄与妇女儿童、慈善、见义勇为、红十字会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绩。

  (六)自身建设得到新加强。坚持勤政务实、廉洁高效,政府系统政风行风彰显新气象。政府职能得到深化。顺利完成产业集聚区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组建区城发投资集团,更好支持经济发展。稳妥开展乡镇综合执法改革,梳理乡镇(街道)、区直和驻区单位执法事项2506项,属地管理事项责任清单44项,构建了职责明确的基层依法治理体系。法治建设得到增强。坚持法治源汇、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推进,严格执行重大事项法制部门合法性审查机制,行政决策、行政执法、行政应诉、政务公开等制度全面规范。自觉接受区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区政协民主监督,254件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部按时办结。行政效能得到提升。深入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扎实推动省委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持续改会风转文风,实行重点工作项目制、专班制、责任制,工作推进目标化、清单化、台账化管理,政府系统的执行更坚决、方法更科学、作风更硬朗,快速高效推动了各项工作开展。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疫情多轮冲击,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适时优化调整防控策略,疫情转段后药品及时保供,倾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康。在疫情大考中,全区上下尽锐出战、闻令而动;各级干部和防控人员不分昼夜、连续作战;卫健系统人员一线冲锋、逆行出征;交通系统人员不辞辛劳、前沿路口坚守三年;公安系统人员争分夺秒、流调溯源;村两委干部、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坚守岗位、排查防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捐款捐物、真诚奉献;各条战线各司其职、协同作战,践行了伟大抗疫精神,必将载入源汇史册。在此,向每一位亲历者、支持者、参与者,表示最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定向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科学决策、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饱含了各位代表、委员的智慧和力量,凝聚了全区人民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工作在各个领域、各条战线的全区人民,向关心支持源汇经济社会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敬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新旧动能转换任重道远;消费市场亟待加快复苏;稳增长促发展投资拉动不足;发展需求与财力保障还存在差距;基础设施、城乡建设、民生改善等公共服务领域还存在短板;干部斗争精神、担当精神、法治精神有待加强,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总体来看,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们必须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强化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夺取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效。

  今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省委“两个确保”“十大战略”,认真落实省、市和区委经济工作会议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全力扩投资稳增长,促消费增活力,聚产业提效益,统筹城乡融合、安全稳定、风险防范、民生改善,勇毅前行,克难攻坚,奋力开创现代化源汇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以上,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城镇新增就业0.36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省定目标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粮食产量保持在2.1亿斤以上。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今年区政府着力抓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提振市场信心。坚持以更大力度释放发展活力,稳定经济增长。全力促进消费增长。充分释放政策红利,用好省政府大力提振市场信心促进经济稳定向好90条政策措施,用活市政府促进经济稳定向好108条政策措施,制定全区提振市场信心促进消费政策措施,发挥政策叠加效应。稳定大宗商品消费,加快恢复接触性消费,积极培育新能源汽车、住房、养老的消费热点,组织河上街和漯湾古镇景区采取出售年票、家庭套餐、举办系列活动等方式,拉动文旅消费。融合夜游、夜娱、夜市、夜购,有序发展“特色街巷经济”“夜市经济”“地摊经济”,催热城市“烟火气”,真正让消费活起来、动起来、旺起来。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加大项目推进力度,严格实行项目分包、联审联批、项目观摩讲评制,推动省定市定重点项目、债券项目、“三个一批”、“三个五百亿”项目,圆满完成年度投资。对标对表上级政策投向,抓好专项债、政策性资金、市政民生工程项目谋划争取。配合做好澧河二期、许信高速、平漯周高铁等省市重点工程建设,以项目带动投资、拉动发展。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万人助万企”活动,推动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严格实行县级领导分包和服务企业周例会制度,共同营造“亲”“清”政商关系。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打好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稳岗就业、降低要素成本“组合拳”,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二)着力构建产业集群。坚持做大工业、做实新兴产业、做优文旅产业,重振商业,完善产业体系。传统产业升级改造。

  突出主导产业集聚,加强医疗器械3个专业园区建设,美沙瓦三期、国药二期等在建项目建成投产,曙光汇知康生物科技公司力争一季度实现上市;加快智能制造5个专业园区建设,裕盛鑫隆显示模组、东金精密制造等项目建成投产。纳入全市“倍增工程”的3家企业、“亿元企业培育工程”的9家企业完成年度发展目标。抓好“小升规”企业培育,壮大规模以上工业群体。重点扶持一批有潜力、想干事、能干事的本土企业发展。优势产业加速振兴。扬承传统商贸优势,引导大型商超调整业态组合,巩固人民路、交通路核心商圈地位。强化河上街、漯湾古镇景区运营管理,发挥拉动效应。支持长申玉超市等知名商超扩点布局。规范豫中南汽贸服务产业园汽车经营销售、税源管理,打造全产业链汽车消费市场。综合整治建材、机电、农贸等专业市场,推动环境改善、功能置换、专业运营、业态提升。扩大新天地、城市综合体商业个体总量。壮大医药仓储、配送服务特色物流产业规模。新引进一批总部经济、网络经济等新兴业态,实现量的优势转化为质的提升。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项目推进,围绕循环经济8个门类和四大功能区,统筹园区周边土地利用,完成规划设计、土地报批、专项债申报、水电路网基础设施建设,布局一批循环经济产业项目。依托大刘镇公铁联运优势,尽快确定豫中南智慧物流港项目开发建设事宜。加快推动光电玻璃产业园建设。文旅产业打响品牌。东部河上街景区盘活闲置物业用房,发挥漯河海洋馆、温泉酒店新上项目拉动作用,长申玉购物广场五一前开业,建成婚庆生态园酒店等项目,打造文化休闲游玩“首选地”。擦亮中州抗日纪念馆等抗战文化品牌,丰富红色旅游内涵。西部漯湾古镇景区加强宣传推介,加快二期度假中心、商务中心、食品文化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建设,与澧河二期相衔接,打造休闲旅游集散地。

  (三)着力扩大对外开放。坚持树牢“招商为要、项目为王、落地为大”理念,建好“蓄水池”,汇集“资金流”。注重招商实效。突出以商招商、亲情招商、园区招商、产业链招商,区四大班子发挥带头作用,四大招商专班统筹谋划,县级干部主动对接洽谈项目,各部门负责人投入主要精力,五个驻外招商分局有针对性开展招商拜访活动,规上企业紧盯上下游关联企业,充分挖掘各类招商资源,在招大引强上下真功夫,做足“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注重载体建设。严格按照时间节点,加快医疗器械3个专业园区、智能制造5个专业园区标准厂房建设,依托专业园区标准厂房统一布局项目,做到“亩均论英雄”。完善漯河生态循环经济(EOD)产业园载体配套,建设标准厂房,引入关联项目。注重要素保障。坚持人才、土地、资金要素跟着项目走,常态化开展企业用工服务,为龙头企业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按照先急后缓、有保有压、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实施精准供地。拓宽项目融资渠道,积极争取更多项目和政策性资金。

  (四)着力加快改革赋能。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深化改革蓄势。围绕沙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聚焦主业、激发活力、服务企业发展,完善西扩区域道路、管网等载体配套,盘活闲置用地,对低效企业“腾笼换鸟”。围绕“放管服效”改革,实现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围绕国资国企改革,强化区城发投资公司等国有平台公司投融资功能。深化科技创新。引导全社会加大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支持企业技改提能,实施新技术改造项目22个,新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对标对表创建标准,推动创新元素向医疗器械和智能制造两个创新型示范园集聚。积极与工业机器人研究院项目对接,力争早日落户我区;依托校企合作平台、科技研发平台,加快构建“产学研”“政校企”深度融合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围绕科技创新服务,实施以绩效为核心的科技研发经费管理,政府性补贴资金,用于支持企业科技研发。深化服务提效。围绕服务提升,建立项目招引、联审联批、项目推进、观摩奖惩机制,全流程服务项目建设;围绕企业发展,践行“店小二”“保姆式”服务理念,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做到有呼必应、无事不扰。深入开展集中宣传、调研座谈、“两代表一委员”评议活动,持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

  (五)着力优化城市更新。坚持高标准深化文明创建,提升城区形象,完善功能品质,拓展城市内涵。建设韧性城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启动实施一批“百城建设提质”项目。打通太行山路南段断头路,同步实施雨污分流、管网铺设工程。强化城市内涝治理,对辖区排水管网定期清淤疏浚。持续对破损墙体、广告牌匾、空中管线集中治理。持续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加强107国道、南环、漯舞路周边建设管理。积极推进挂刀营、唐人街、精英名座等旧城改造项目安置房建设。建设宜居城区。巩固“创文”成果,常态化开展市容秩序、经营秩序、沿街门店整治。完成清华园、工商局家属院等7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融合历史文化元素,加快推动老寨里片区受降路、戏楼后街、东大街、滨河路、老二中区域提升改造,打造沙澧风情街、特色步行商业街。新建改建环卫公厕7座。新建街头游园公园11个。在老旧小区植树布绿、闲置地块建设小微绿地。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文明实践活动。建设智慧城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小区治理提升,推行“红色物业”“群众点菜、对症下单”“民呼我应96771”和“四单式”工作法,共建共治共享社区管理服务。发挥“雪亮工程”、公安“天眼”系统视频监控作用,加快平安社区建设。定期施划修复停车位,谋划公共停车场建设,缓解城区停车难问题。

  (六)着力推动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夯实基层基础,持续强农惠农富农。推动农业增产。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按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模式,创建中原水产、设施蔬菜2个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有序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新打造一批特色农业品牌。改善农村环境。接续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六乱”“六清”行动,统筹推进垃圾清零、坑塘治理、残垣断壁治理等各项工作,改善村容村貌。巩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成果,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0公里以上。打造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线路,推动乡村振兴示范点、线、面同步提升。强化示范创建,力争新创建4个省级“四美乡村”和3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4个“四美乡村”、2个“森林乡村”。带动农民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确保脱贫人口、监测对象稳定增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依托澧河二期、西环、许信高速及产业开发区西扩,以城带乡,助力乡村振兴。强化农民工技能培训,培育懂技术、善经营农民队伍。有序发展蔬菜、养殖、特色经济作物种植,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农产品加工等精准发力,促进农民增收。深化农业农村改革,采取入股、租赁、合作建设等模式,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

  (七)着力防范风险隐患。坚持树牢“大安全观”,严格各类风险防范,营造安全稳定发展环境。守好安全发展底线。按照“三管三必须”要求,严格落实一张安全生产责任清单、一本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台账、一份安全生产简报“三个一”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提升消防救援能力。加强极端天气等各类突发事件防范应对,提升防灾减灾救灾水平。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扎实开展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确保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守好生态环境底线。坚决打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突出抓好“三散”治理、国控点周边整治、重点区域管控和重污染天气防控,持续推动唐江河生态修复和黑臭水体治理,严厉打击农村乱占耕地违法行为,积极招引环保节能循环经济产业项目,支持企业创建绿色车间、绿色工厂,深入推进节能降耗,确保PM2.5、PM10、空气优良天数“两降一升”,保持断面水质稳定达标、土壤环境安全。守好社会稳定底线。加强政府债务风险防范,坚决遏增量、减存量。严格金融风险防范,规范国有平台投融资行为。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主动权,树立正确舆论导向。有效防范房地产风险,加快问题楼盘化解;发挥政府统借统还资金使用效益,按程序做好资金监管、发放、使用、偿还,推动保交楼工作落到实处。坚持领导接访、安全稳定周例会制度,健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化解机制,把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

  (八)着力深化社会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社会治理共同体。激发自治动力。推动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巩固社区治理成果,推动城市社区更好服务群众,促进和谐。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引导村民有序参与农村事务,提升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水平。加强法治保障。坚持警民联手、打防并举,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坚持有黑扫黑、无黑除恶、无恶治乱、无乱强基,坚决整治破坏经济发展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深化乡镇综合执法改革,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加强综合执法队伍建设,完善执法程序,明确执法标准,规范执法行为,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效能。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深化平安源汇建设,让群众从被动管理变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践行者。坚持德治根本。充分挖掘和继承传统文化和民俗文化内涵,以身边人、身边事,营造崇德向善、诚信友爱良好社会风尚。倡树社会新风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站、所),引导广大群众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弘扬社会正能量。

  (九)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抓好“一老一小一青壮”,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用心兜牢民生保障。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确保城镇新增就业3650人以上,发放小额创业担保贷款4600万元以上。严厉打击欠薪行为,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完善社保体系,推进社保“数据找人”和全民参保,实现应保尽保。健全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就医、就学、就业、生活、住房、法律援助社会救助体系。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秉持“民生工作无小事、服务民生无止境”理念,全力办好省定、市定、区定民生实事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新建改建2所公办幼儿园,对空冢郭镇、问十乡3所学校提升改造。规范管理已建成养老服务机构,引入社会力量专业化、标准化运营。持续实施残疾人康复工程,为0—6岁残疾儿童免费康复救助。持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文化下乡活动200场以上,为农村、社区、游园公园新配备一批文体器材。用力发展民生事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实施区人民医院康养项目,规范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建设。有序推进疫情平稳过渡,强化医疗物资和救助力量保障,做好重点人群疫苗接种,确保人民群众安全健康。强化国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做好退役军人事务、人民防空、双拥共建工作,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对台、侨务、统计、供销、机关事务等各项工作。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工作。促进妇女、儿童、老龄、慈善、见义勇为、红十字会等各项事业发展。

  三、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唤新作为。我们更加注重自身建设,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只争朝夕的干劲、勤勉务实的作风,努力建设为民、务实、高效、清廉政府。

  (一)坚持忠诚为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加强政府系统干部斗争精神养成,防风险、迎挑战、强攻坚,以实干实绩实效诠释对党忠诚!

  (二)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府院联动、府检联动,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社会公众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依法做好政务公开、行政复议工作,规范执法行为,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坚持为民施政。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聚焦发展所需、企业所急、群众所盼,把难办的事办成、该办的事办好、必须办的事办早。安排的事立说立行、认准的事一抓到底、承诺的事坚决兑现。服务群众心贴心,助力企业实打实,让政府工作“说了算、定了干,干必成、成必优”!

  (四)坚持务实勤政。强化担当作为,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树牢规则、程序、标准意识,让干部敢为、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注重学习研究政策,增强为民办事硬本领。履职尽责作表率,争先创优当先锋。持之以恒转作风、提效能,以高效率赢得高质量、以快节奏换来快发展!

  (五)坚持廉洁从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强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坚决整治“庸政懒政怠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支持纪委监委监督、审计监督、财政监督,强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控“三公”经费支出,真正把每一笔钱都用在“刀刃上”。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树立为民务实清廉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定信心、同心同德,埋头苦干、奋勇前行,为加快建设现代化源汇努力奋斗!

  部分词语解释

  1.“三个一批”活动:集中签约一批、集中开工一批、集中投产一批。

  2.“三个五百亿”项目谋划:百亿级、50亿级和5亿级项目谋划。

  3.循环经济:以清洁生产、生态工业、生态农业以及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特征的经济发展模式,保持经济、社会、自然系统的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4.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统称。

  5.“六乱”“六清”:“六乱”指乱堆乱放、乱倒乱扔、乱搭乱建。“六清”指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沟、清违建、清杂物、清残垣断壁。

  6.“1+4+N”防汛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部门牵总;住建、水利、农业农村、城管部门会商;多部门配合联动应急指挥体系。

  7.义务教育阶段“双减”政策: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8.“两个确保”:确保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确保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

  9.“十大战略”: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优势再造战略,数字化转型战略,换道领跑战略,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制度型开放战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10.“放管服效”改革: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提升行政效能。

  11.安全生产“三管三必须”: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