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重点领域公开 > 乡村振兴

漯河市:做活消费帮扶“土特产”文章 增添乡村振兴新动力

2023-11-21 作者:漯河市乡村振兴局
       漯河市坚持把实施消费帮扶作为巩固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举措,依托当地“土特产”优势资源,围绕强基础、拓渠道、增赋能、育典型,探索公益消费帮扶模式,做活消费帮扶“土特产”文章,有效带动乡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现场推进会、全省高速公路服务区贫困地区品牌农产品消费扶贫交流观摩活动、2023年全省消费帮扶“土特产”产销对接专项行动在漯河举办,相关做法荣获2022年全国消费帮扶助力乡村振兴优秀典型案例。

  一、夯基垒台,产销协同“链上发力”。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打造“三链同构、农食融合”全产业链消费帮扶新模式。 一是延伸“土特产”产业链,壮大产业规模。全市根据产业特色、土特名优产品分布,培育创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5个,138家企业、237家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进入联合体发展,年产值突破900亿元。临颖县组建了小辣椒、大蒜、粮油、蔬菜食用菌、休闲观光农业“五大产业联盟”,发展成员单位150家,直接经营土地16 万亩,80%以上的低收入群众可从中直接收益。二是提升“土特产”价值链,做优产品质量。立足传统优势产业,聚焦蔬菜、水果、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培育一批“大而优”的大宗农产品品牌,创建一批“小而美”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不断提升消费帮扶“土特产”的知名度。目前,全市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87个、获批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12个。三是打造“土特产”供应链,畅通销售渠道。健全市、县、乡、村四级物流网络,持续推进“邮快合作” 快递进村工程,完善县域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发挥1100个益农信息社和各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优势,持续扩大“土特产”直采规模,建立长期稳定的直供关系,多渠道促进鲜活农产品终端销售。

  二、聚力增效,平台销售“双翼齐飞”。围绕消费帮扶“土特产”供需对接和产品销售中的堵点难点,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平台,不断拓宽销售渠道。 一是扩展线上平台,发挥电子商务作用。开展“园区+”销售,依托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中国(漯河)东兴电子商务产业园的200余家电商及物流配套企业,带动创业就业1万多人,实现线上交易额83.19亿元。开展“线上活动+”销售,组织开展漯河网上年货节、浓情端午网络促消费、迎中秋电商促消费等系列网络促消费活动,其中漯河网上年货节期间累计实现销售额5600万元。二是搭建线下平台,实现产销精准对接。搭建 “三专+”平台,分别设立专馆、专区、专柜,集中展销帮扶产品。搭建“展会+”平台,依托中国(漯河)食品博览会、全国农洽会等会展平台,设立“消费帮扶土特产专区”, 组织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参会参展销售。搭建“节日+” 平台,联合工会、银行等部门,通过满减等优惠补贴形式,打造五一、中秋、春节等节日销售模式。同时,加大宣传引导,动员全市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争做消费帮扶的倡导者、践行者和引领者。

  三 、创新模式,消费帮扶“公益赋能”。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协同、市场运作”思路,探索“商业运作+帮扶公益”模式,倡树消费帮扶新理念。 一是消费帮扶标识“广开源”。设计制作漯河消费帮扶标识,授权符合条件的企业、合作社、商超等经营主体使用,被授权单位可选择经营销售额的3%或定额捐赠的方式捐赠至慈善总会。二是公益基金“精准帮”。依托慈善总会开设“漯河市同心筑梦”消费帮扶基金,接收使用消费帮扶标识企业的捐赠。严格基金“靶向使用”管理,确保基金主要用于产业发展、公益岗位、临时救助等。三是公益帮扶“育亮点”。对于使用消费帮扶标识的企业和产品,可优先设立消费帮扶“土特 产”产品专区、专馆,优先参与线下消费帮扶活动,如工会福利采购、进机关、进食堂、进学校等线下推广,帮助企业拓宽采购和销售渠道。目前,全市已授权13家企业使用消费帮扶标识。

  四、示范带动,营造氛围“以点带面”。开展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活动,以“三个一批”为抓手,形成辐射带动效应。 一是先行培育一批消费帮扶示范典型。制定创建国家消费帮扶示范城市工作方案,鼓励各县区(功能区)争创消费帮扶示范地区,以点带面形成消费帮扶示范带动作用。二是宣传推介一批消费帮扶特色品牌。从全市562种消费帮扶产品中筛选出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重点培育宣传推介,提高消费帮扶“土特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提升市场认可度和竞争力。三是深入总结一批消费帮扶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消费帮扶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帮扶案例、经验做法,形成“宣传一个、带动一批、影响一片”的连锁效应,营造“人人皆可为、人人皆愿为、人人皆能为”的浓厚消费帮扶氛围,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增添活力。